
海报新闻记者 黄晓荣 首席记者 陈嘉伟 西安报道
孙靖确实有些糊涂了,1962年10月生的他,总觉得自己已经70多岁。
2005年,孙靖的儿子孙海栋因病去世。中年丧子的痛苦,使得孙靖经常精神恍惚,他自己也从一个精明的海鲜商人转行成了一个修鞋匠,他说他算不了账了,修鞋的行当往来资金少,他还算得过来。
但他从不忘还自己的“人情债”。
当年,儿子生病时,孙靖收到了上百万善款,他记得这份人情。令人遗憾的是,儿子最终还是不幸离世,而这份情这也成了孙靖的“债”。
孙靖不知道“债主”,就把钱给那些他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有时候是50元,有时候是1万元,但到底捐出去多少,够不够还债,孙靖又“糊涂”了。
或许人情账本来就是笔“糊涂账”吧。
老人曾服安眠药自杀,捐器官为儿筹钱
2025年10月22日上午,西安市慈善会收到了孙靖捐赠的3000元善款,这是他今年第三次向慈善会捐款,加上1月西藏地震时捐的1000元、8月捐赠的1000元,孙靖2025年累计向西安市慈善会捐款已达5000元。
孙靖并不富裕,甚至说有些清贫,这5000元的每一分每一角,都来自他一针一线修补鞋子的收入。
从山东到陕西库东投资,从海鲜商人到修鞋匠,他用最朴素的方式,把当年收到的善意一点点回报给社会。
时间倒回2004年,孙靖的生活被一场家庭变故彻底打乱。
孙靖是山东济宁人,之前在山东烟台做海鲜生意,与家人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2004年,正读初一的儿子孙海栋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孙靖只觉得“天塌了”。多年积蓄很快花完,后续高昂的费用让他陷入绝望。2005年6月,他服安眠药自杀,希望用捐献器官的方式筹钱。所幸发现及时,被救了回来。
这位自杀救子的父亲感动了许多人,社会各界共为其捐款100多万元。2005年10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救助白血病儿童的专项基金——小天使基金,海栋成为第一位受益人并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遗憾的是,海栋因排斥反应于次年1月离开人世。孙靖决定将儿子的遗体捐献出去,供白血病医学研究。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2010年,孙靖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孙靖学历不高,初中毕业,但算得一笔好账,而亲人的相继离世,让他经常精神恍惚:“算不了账了,也就做不了生意了。”孙靖表示,那以后,自己干过力工等工作,但由于身体原因没能干得持久。
“别人不要,还是情还是债”
虽然打工并不顺利且艰辛,但孙靖始终没忘记还“人情债”。他说:“别人不要还是情,我还的是本。”
在儿子治疗受助期间,孙靖养成了看报纸看新闻的习惯,孙靖特别留意求助类的信息,遇到有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他总想方设法帮人一把,每次捐款他只会留下一个“孙”字。
孙靖说当时自己一看到求助信息就跑到医院,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给对方。“有时也就是50元、100元,我能力有限,但是我想这一点钱最起码能够他们家人一天的生活费吧。”
孙靖说他知道开口求人的难,“那种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感觉我知道,所以我就想着帮帮他们,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我虽然拿得少,但是我出一点,其他人再出一点这不就够了么。”
一个偶然的机会库东投资,孙靖在烟台认识了修鞋的孙师傅,孙靖很珍惜学手艺的机会,其间十分努力,几个月下来,他就学成出师。
有了手艺,孙靖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修鞋店,挣更多的钱,帮助更多的人。可开一家修鞋店对他来说谈何容易,房租、缝纫车、各种材料、工具等下来没有几万元是不行的。几万元对孙靖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这又让他犯了愁。
这时,孙靖想起了一个在儿子患病期间帮助过他的香港人,“他当时说以后有困难就找他,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就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孙靖说打电话怕哪句话说不好,一下把话说死,就没有机会了,所以精心编辑了一条短信发给他。
没想到只有几面之缘的好心人对他的想法完全支持,“他让我去办一张银行卡,因为他说不方便送钱来烟台,要直接转账。”没过几天,开店的3万元及时到账。
“我用不上钱,有了就捐”
拿到3万块钱,孙靖的第一家店开在了重庆,没过几年,又辗转来到西安。
“有人告诉我,西安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西安人也热情好客。”孙靖说在重庆的几年,回烟台需要在西安转车,虽然每次都很匆忙,但西安还是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没到西安几天孙靖就在西安市碑林区人和巷找到了一家正在转让的修鞋铺。
2015年,孙靖在西安落脚,这一待就是十年,其间修鞋铺几经搬迁,但始终没走出人和巷。“我害怕搬得远了,老客户找不到我,还有一些老人小孩,再想修鞋,就会很麻烦。”孙靖说道。
谈话间,一位附近的居民拿了四件羽绒服来,有大人的也有孩子的,“孩子调皮,拉链不好好拉,你看能修不?”
孙靖接到手里,“这件不要钱,这件也不要,这件要收10元,这件也不要。”修好四件衣服的拉链,孙靖只收了10元。“有些就是锁头掉出来了,顺手的事,那件衣服是锁头没有了,我配个锁头,再算点人工费。”
顾客李大姐说,自己之前来孙靖这修过鞋,感觉水平服务都不错,这次就带着几件衣服来了,对于孙靖的故事,李大姐也略有耳闻,“他是一个好人。”李大姐评价道。
采访耽误了孙靖手头上的活,王阿姨想要修一个包的拉链,也是锁头掉了,孙靖让她下午再来拿,王阿姨懒得跑,“我是自己没锁头,不然我自己就修了。”
“你会修?”孙靖问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孙靖翻出一个锁头递给王阿姨,让她自己回家修,王阿姨有些不好意思,还想给孙靖一点修理费,孙靖拒绝了,“你能修就行,你拿回去修不好,也别浪费东西,你把包和锁头再拿来。”
中午刚过,孙靖刚接了几个洗鞋的订单,老邻居袁大姐就来店里,问孙靖要吃素馅饺子还是肉馅的饺子。“我跟她是老相识了,他们有时候做点好吃的,就会给我送点。”孙靖说道。
“我看他一个人也不容易,也不会做啥饭,我本身也爱做饭,我们有时候做点排骨、饺子啥好点的,我就给他送点,多双筷子的事。”没一会,袁大姐就将煮好的饺子送到店里。
“还有一位女士,还有一位兄弟,都经常帮助我,全国各地的网友也经常给我送吃的穿的,他们都是好人。”孙靖表示。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孙靖还在不停地捐钱,这些年具体捐了多少,孙靖也糊涂,“我自己没算过,反正我也用不上多少钱,有了就捐。”
在孙靖的店里,记者看到了一厚沓捐款证书,这些证书他毫不在意地放在店里,不少已经落灰。
对于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孙靖表示自己要一直干下去,直到完全干不动为止,“我也没觉得辛苦,但有时候还是会想起儿子。”
旗开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